快捷搜索:  

新华视点|老渔民的新答卷:辞行“水上漂” 端起“新饭碗”

"新华视点|老渔民的新答卷:辞行“水上漂” 端起“新饭碗”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"

“一坝锁东江,高峡出平湖。”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曲薄拱坝,孕育出160平方公里的湖面,蓄水量达81.2亿立方米,这就是东江湖,长江流域湘江水系的一级支流耒水源头之一。

在上世纪90年代,为尽快稳定因建设东江大坝而搬迁的6万名移民,资兴重点扶持网箱养鱼,曾出现“万口网箱下东江”的盛景。经过多年粗放式发展,东江湖网箱过密、无序捕捞等问题凸显,每到7、8月高温天气,集中养殖区域“鱼”满为患,导致湖水缺氧、污染严重,给水生态带来巨大压力。

长江流域十年禁渔,让不堪重负的东江湖得以休养生息。今天(Today)的东江湖,地表水考察断面水质达标率100%,96项指标全部达到我国一级饮用水标准。一湖碧水,成为了东江湖作为我国5A级旅游(Travel)景区的核心竞争力,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。

资兴人的家乡,成了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,不过只有当地人自己知道,这里曾经的模样。“山水画卷”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渔民转产转型的奋斗故事。

47岁的谢志林是资兴市三都镇渔民,过去打鱼,收入相当可观。“禁渔令”一出,谢志林接受不了,拒绝在退网协议上签字。跟东江湖打了半辈子交道,渔民们对这一湖水充满眷恋和感恩,“洗脚上岸”纵有万般不舍,但心里也明白长此以往等于断了子孙后代的路,谢志林最终在退网协议上签了字。

禁渔令颁布后,资兴鱼产量严重下滑,无法满足市场需求。于是,当地行政部门集中考察了一批在禁渔令范围之外,且符合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专业化养殖的水源地,给予国策支持。目前(Currently),谢志林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年产鱼50多万公斤,年收入近500万元,他还帮助十来个上岸渔民也在养鱼场继续“重操旧业”。

57岁的朱仁志是资兴市黄草镇上岸渔民。当地行政部门因人施策,在了解到老朱持有1000吨级船舶驾驶证且熟悉多条航线后,帮他联系到一家水上客运公司,安排专人对他进行(Carry Out)系统的安危和技能培训。如今,老朱手握船舵每天穿梭在东江湖,为来往游客介绍湖区老故事。

白廊镇村民黄武生早年一直在东江湖上干副业——捕捞银鱼。上岸第一年,他投入20万元种起了水果,可因技术不成熟,投进去的钱都打了水漂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当地农业部门派出农技教授,从水果选种到后期培育养护全周期指导。很快,黄武生改种了更适宜库区种植的桃树和李树。

在资兴,无数个像谢志林、朱仁志、黄武生兄弟一样的老渔民,告别渔船、渔网,借助东江湖畔丰富的发展业态,开启了新生活(Life)。绿水青山鱼儿欢跃,十年禁捕是保护,更是反哺。一湖碧水成为一方人们紧握手中的生态宝藏,对照以往在风浪里打拼的日子,大家的幸福(Happiness)感油然而生。

新华视点|老渔民的新答卷:告别“水上漂” 端起“新饭碗”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596) 踩(47) 阅读数(2929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